《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深夜,已是2点10分。
看完一部经典的日系唯美爱情电影,但我没有掉一滴泪。
只有在亚纪回光返照、为小律子表演生命中最后一个魔术的时候,大脑似乎意识到,之前所有美好的一切都会在这一刻结束……积蓄的情感酝酿出了泪水,模糊了视线,却少了夺眶而出的最后一步。
“得了白血病,没有骨髓匹配下,一定会死的啊!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两个相爱的人无法走在一起的啊!”相信任何一个观众都能够预料到。可是,是什么,一直推动着自己往下看?
有很多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这一部同样如此。但是,往往讲述故事的电影一般没有其同名小说来的好看,是因为小说除了给予与电影一样的情节外,还有丰富的饱含深情的文字。每当读到深有感触的文字时,都会令人不由得停下来,仔细品味、臆想、揣摩、酝酿,仿佛文字有着一种磁场力,让读者的心潮一起共振,直到读者稍稍平复之后才会继续研读;而电影是连续性的叙事,在帧与帧的不断切换中,如夸父追日般将电影播完,观众如同坐过山车,起伏跌宕中无暇休憩,直到影片的高潮或者结尾,积蓄的情感才会涌现出来,甚至是宣泄,而酣畅漓淋后早已抛却因何感动的念头。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视觉的享受,那么电影是绝佳的方式;可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内心世界的享受,文本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这部电影却极好地综合了对电影与文本的考量,舒缓的音乐中柔和地讲述着朔太郎和亚纪的爱情故事,还有录音带这个贯穿始终的情感载体,大大放缓了故事叙述的节奏,给予观众时间去体会与理解男女主人公的内心。
伴随着男主角朔太郎记忆之门的开启,我们看到了由长泽正美饰演的广濑亚纪树立的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少女形象。爱运动、爱学习、爱吹海风、爱夏日阳光、爱白色洋装、爱海苔蘸着酱油吃饭……所有的喜好都衬托出一个17岁高中少女的清纯美丽。而羞涩的.小朔却只是一直远远地看着她,看她在校长葬礼上读着悼词的冷静,看她在操场上练习起跑的活力……直到她一次“野蛮”地让他骑着机车去海边吹风,直到他说“你跟别的女孩不一样”,这才有往后所有故事的开始。
青春期的爱情很萌,也很单纯,这也是日系电影最拿手的纯爱风。比起写日记,用录音带来传递彼此所想更加新奇。声音其实是很丰富的东西,它除了音色、音调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反映说话者的心情与个性。女生在这方面天生占有主动权,她们可以变换不同调调的声音表达各种想说的内容;而对于男生来说,这多少是一种痛苦,因为当总是想不出合适的话题时,真心话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过,如果有勇气说出真心话,那就多少能够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开启新的故事。
录音带,记录着两人的相识、相知、相恋和相离。电影里有许多细腻的描绘,这里就不再赘述。但不论如何,最终那盒穿越又一个17年的时光才与朔太郎相见的录音带,不得不说是将整部电影从亚纪逝去的情绪低谷扬起的亮点。因为,包括岩井导演在内,没有谁喜欢一直沉溺于过往的悲伤中,对于你爱的,也是爱你的人先你而逝,每一次的怀念只是徒增一道伤口。
我想,重爷的一句话不仅是启发了朔太郎,更启发了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守承诺!”。如果逝者最牵挂的就是生者,希望对方好好活下去,那么生者就应该遵守承诺。我其实赞成小朔在墓地时对亚纪说的那句话:“一旦人死了,爱情就会结束。”天长地久的爱情,是针对亿万能够看着天长地久的人类来说的,对于个人来说,爱情就是这一辈子的事情;而只要人还活着,爱情就不会结束,寄托于人的内心延续下去。因此,殉情总会是美丽的错误,为逝者的希望与承诺而活着,才能延续其希望。
来到“世界的中心”乌鲁鲁,在亚纪的骨灰吹散风中的那一刻,所有悲伤的阴霾也被风所拂去。乌鲁鲁的寓言是,人的血肉身躯会回归大地,而象征着灵魂的骨骼会化作精灵。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宿;我想,朔太郎和律子也会延续“小朔”与“亚纪”之间的爱情。
写到这里,终于明了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一直坚持看完:即使你能预料故事的桥段与结局,但只要你对爱情的信念还与之共鸣,并且不止步于爱情的凄美中,必然会汲取到导演和影片给予的希望和正能量——比大团圆结局并有深度的情感领悟。